|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余杭良渚文化

余杭良渚文化

关键词:余杭良渚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余杭良渚文化博物馆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chaishiji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7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4000多年前,充满睿智的余杭先民就有规划地营建环壕,就像“护城河”那样用来防御外来入侵。记者昨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获悉,临平玉架山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完整的环壕聚落遗址,这是迄今中国考古界首次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中披露。考古专家认为,这一发现突破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完整环壕聚落的现有认识,为进一步研究良渚文化小型完整聚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个案资料。
  玉架山遗址位于临平、东湖街道原小林村北侧,西距良渚遗址群20余公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8年10月中旬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玉架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环壕聚落遗址,发掘面积约7700平方米。总面积近25000平方米的环壕内,主要有大型堆筑土台、“砂土面”、墓葬、居住址和灰坑等遗迹;在环壕外围还发现了“水稻田”遗迹。考古队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86座、灰坑10座,发现建筑遗迹5处,共出土陶、石、玉器等各类遗物2000余件(组)。目前发掘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首次披露4000多年前完整的“护城河”

  联合考古队对玉架山遗址环壕4个转角以及东、南、西段的发掘解剖并结合钻探显示,玉架山聚落遗存以方形环壕为主体外围,环壕平面总体上呈方形,边长约134-155米、宽约3.35-15.2米、深约0.60-1.25米。北段中部略向外凸出;东北转角略成“丁”字形,往北延伸的部分或是与100米开外的另两处遗址(2004-2005年发掘的“一号墩”和“二号墩”遗址)相接的水路通道。
  主持玉架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执行领队楼航认为,环壕和良渚文化早期土台的形成过程存在关联,先民在选择地势略高的生土面上堆筑土台时,用土来源于环壕的开挖,这一点从环壕底部也存有较多的大小、深浅不一的取土坑可以进一步得到佐证。环壕内的堆积可分两层,年代下限属于良渚文化晚期。在环壕的东北转角内侧岸边,发现数量较多的实用陶器残片,推测附近可能存在生活区。
  “从环壕及水路通道、土台、居住址、祭祀场所、墓地等遗址主体内涵分析,其布局、形成很可能经过规划设计。”楼航说,良渚文化诸遗址土台附近多见坑、沟状遗迹,其功用多被推断为取土,玉架山遗址有意识地取土形成环壕,挖壕筑台完成后起到防御作用,可谓一举两得。环壕聚落规模较小,但比较完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良渚文化小型完整聚落不可多得的个案资料。

罕见“砂土面”可能是祭祀场所

  玉架山遗址已发现2处“砂土面”遗迹,先民们用风化岩石加工碾碎成的小石子,与泥土混合后营建成堆积,表面较为平整。
  “砂土面一”位于土台中部,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7.8-18米,最厚处约0.15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局部被后期破坏。砂土面上发现少量排列不规则的柱坑遗迹和成组柱坑,目前没有发现其他迹象。
  楼航说,“砂土面一”的性质特殊,似乎不是居址的基础或一般的活动面,结合“砂土面一”的南、北两个区域是墓地,推测“砂土面一”为祭祀场所的可能性较大。
  “砂土面二”位于土台东南部,堆积形式与“砂土面一”相同,呈边长约8-10米、厚约0.15米的方形遗迹,面积约80平方米,其上埋设1件陶缸。“砂土面二”周边亦埋设墓葬,仅发现一座墓葬打破它,可能也是祭祀场所。
  楼航说,在良渚文化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尚未遇到过类似的营建和堆积方式,目前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判定这些堆积的性状,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临平山西、北部存在良渚文化时期较高等级聚落

  联合考古队在玉架山遗址已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86座,共出土陶、石、玉器等各类遗物2000余件(组)。其中,贵族墓地位于土台的中心区域,已发掘10座规格较高的出土玉琮、玉璧等玉器的墓葬。楼航认为,玉架山遗址周边地区近年开展过多项考古工作,有迹象初步表明,临平山的西、北部地带在良渚文化时期存在过一个较高等级的聚落。
  玉架山遗址16号墓出土了玉琮和刻符玉璧。这件玉璧直径24.7厘米,上面刻划着两个符号,一个位于玉璧正面,另一个位于侧边缘。这是首次在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上发现刻符,也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内考古发掘出土的直径最大的良渚文化玉璧。
  149号墓出土了玉琮、三叉形器、冠状梳背、纺轮、成组锥形器等玉器及朱漆柄石钺。记者看到,玉琮上浮雕刻画着圆目咧嘴的神人像,这件微微黄绿色的玉琮高约5厘米,直径约7.6厘米,射径约6厘米。
  考古队发掘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大玉璜,长达15.2厘米,高约6.6厘米。一件鲜活的玉鱼也颇为珍稀。
  据统计,目前玉架山遗址出土的2000余件(组)遗物中,玉器约占60%,主要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器、玉璜、玉冠状梳背、玉镯及数量较多的锥形器、管珠等,其他玉器还有环、鱼、带钩、端饰、纺轮和坠饰等;陶器种类有鼎、豆、罐、缸、尊、盘、盆、簋、双鼻壶、纺轮等。另外还出土少量漆木器、野猪獠牙和鲨鱼牙齿等。
  此外,联合考古队还发现“水稻田”遗迹,主要为分布在环壕外围的黑土与灰黑土堆积,经过钻探表明面积至少可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暂时还未找到边缘)。由于目前尚未开展更多的工作,还没有发现可以确认为水稻田的相关痕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应用科技考古手段测定后显示,灰黑色土壤中植物硅酸体含量较高。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文化信息

电话:010-61744588 传真: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102209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